当前位置:明星爆料网 >> 今日热词 >> 文章正文

粮食产量为什么减少(2020年全球粮食产量预计减少)

发布于:2021-09-14 被浏览:853次
粮食产量为什么减少(2020年全球粮食产量预计减少)

8月24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,2018年全国早稻产量为2859万吨,比2017年减产128万吨,下降4.3%。此前发布的夏粮数据显示,2018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,比2017年减产306万吨,下降2.2%。

夏粮和早稻均略有减产,呈现“双降”,多少还是让人感觉意外,并引发粮食安全担忧,但事实上这一切又都在意料之中。


“双减产”缘于种植面积“双降”

对于早稻减产,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分析说,主要原因是早稻播种面积减少,根据对早稻主产区的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的重点调查,2018年,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91千公顷,比上年减少350千公顷,下降6.8%。

而早稻种植面积减少主要缘于,一是农民主动进行结构调整。由于早稻单产低,品质较差,价格也比中稻低,加之“双抢”劳动强度大,导致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不强,部分农户选择“双季稻改单季稻”或“水田改旱田”,改种大豆等作物。二是早稻播种移栽期间,广东、广西降雨量比正常年景偏少,气温偏高,灌溉条件偏差,插秧用水不足,局部地区将早稻田改为中稻或其他作物。三是部分地区休耕轮作面积增加,减少了早稻种植。

夏粮产量减少同样缘于夏粮播种面积下降,2018年播种面积26703千公顷,比上年减少164千公顷,下降0.6%。其中谷物播种面积23863千公顷(35794万亩),比2017年减少170千公顷(254万亩),下降0.7%。

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加才认为,夏粮产量减少主要原因与早稻一样,也是播种面积减少。在结构方面,2018年各地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减少夏粮播种面积,增加花生、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。其次,一些省因外在因素调减。如河北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而采取休耕政策,减少了小麦种植;新疆棉农受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的实施提振,更多农户倾向于扩棉减麦。

当然,造成夏粮减产的还有一个客观因素是灾害天气增多,造成多地小麦大面积倒伏,影响了产量和品质。

事实上,在5月16日召开的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就曾透露过“双降”剧情。他当时介绍,2018年水稻、玉米面积调减,库存压力减小。预计今年水稻面积4.4亿亩,比上年减少1000多万亩。

不断优化的种植结构

“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虽然有所减少,但这是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的结果,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成果,是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表现。”侯锐表示。

数据显示,2013年以来,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过1.2万亿斤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。充裕的粮食生产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供应,但也出现了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过剩,带来了高库存压力。另一方面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消费的多元化,我国绿色、有机、安全等优质农产品,又暴露出供应不足问题。

2015年12月,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。会议强调,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,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、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,真正形成结构合理、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。

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强力推进,各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,坚持市场化导向,调整种植结构,加大市场短缺的农产品生产。强筋弱筋小麦、优质稻谷、“双低”油菜、高蛋白大豆、高产高糖甘蔗,以及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各类经济作物、特色作物等优质农产品风生水起,种植面积不断扩大。

据农业农村部统计,2018年,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增加1000万亩,达1.27亿亩,杂粮杂豆1.4亿亩、增加100多万亩,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正在加快形成。而这也源于我国对三大主粮之一玉米的种植面积进行了调减。2016年以来已调减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播种面积3800多万亩。

同时,我国还进行了适度耕地休耕,2018年轮作休耕达到2400万亩。主粮的稳定生产和宽裕供应,使我们有了底气实现“藏粮于地”。

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秉信指出,尽管今年夏粮和早稻略有减产,但从监测情况看,玉米长势总体要好于上年,加之有好的政策,我国粮食生产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,粮食生产的基本面总体良好。

不过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,相关部门调查显示,今年小麦和早稻种植户均出现净利润大减,甚至亏损现象,农户种粮积极性受挫,个别种粮大户甚至萌生退意,应引起关注。